备考CPA一年过六科,我是怎么学会计的!
文章来源:中博特约作者
发布时间:2019-03-13 11:48
阅读:3003次

因为认识的朋友里面,有好几位今年都备考注会会计,而会计也可以说是公认的注会难度的制高点,学透会计也有助于审计和财务管理两个科目的理解,所以先说说我是怎么学会计的。
我的学习方式不一定有普遍借鉴意义,我对各个科目特点也没有特别研究过,只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都不敢建议说该怎么学会计,只敢说我自己是怎么学会计的。
听基础班课件、看书做笔记、做真题、听串讲班课件、做模拟题,这是我每一科的基本学习顺序。
注会会计基础班一百多个课件,教材七百多页厚,一共三十多个章节,内容确实非常多,学习一遍就很耗时,学透更是不容易。
所以能不能找到一条主线,沿着这条线快速的在大量知识中抽丝剥茧、披沙拣金,很有必要。
学习有很大部分时间不过是日复一日枯燥无味的听课看书笔记,还能回忆起几个特别的时刻,这应该就属于我学这门课不一样的地方。这些时刻串联起来,我觉得我的会计之路自始至终就把握了一条线,两个字:分录!
一
对于分录,能先理解再记忆,自然*好,但实在理解不了,那不妨先背吧。
2016年重考从业资格证的时候报了培训班,虽然大学时期自学考过从业资格证,但是时隔几年已经连借贷都搞不懂,完全轮回零基础了,老师*天就写了销售收款和采购付款的两组分录,让我们不问为什么,只需要先死记硬背下来。
去年考初级的时候,我*能回忆起来的地方就是我把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现在的债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现在的其他债权投资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几个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价值变动和处置的分录死死的背下来了,其实考完了也没理解这都是些什么东西。
到中级的时候,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怎么都理解不了,串讲班老师说实在理解不了就花点时间背下来,考试时要是遇到类似题,先把分录写上去,数据实在推不出来,也会得一半分(这一点不适合初级和税务师的会计,因为这两个考试全是选择题,没有主观题)。
我觉得很有道理,硬背了几个早上,然后某*晚上做题写分录直到十二点,坚持不看答案,自己默写了大约四张A4纸,后面一核对,对了大约百分之八九十,从那以后,再也没惧怕过分录,虽然还没到信手拈来的程度,但一般业务都能懂得去转化成分录表示了。
考注会的时候,七月份听完课件了,其他科都是看教材做笔记,会计教材我也买了,可我知道教材我肯定看不懂,至今一页教材都没有翻过。但是不做笔记心里又没底,所以*终决定会计的笔记不同于其他科的做法,会计的笔记,我直接从头至尾: 抄分录!
其实会计这门课,理解是肯定的,可理解也得建立在有足够多的积累,一开始的积累可以是那种常用的,简单的,比如从业资格证时的销售收款和采购付款,这是企业*常规*频繁的业务,那时连借贷方向都经常搞混,科目名称都记不住,只能把常规的先记住,循序渐进,不要贪心。
到了初级的时候,常规的分录不是问题了,懂得来龙去脉了,但金融资产这几个稍复杂的分录又不好理解了,初级我是自学,当时就不懂为什么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处置时一定要转投资收益,两个科目都是损益类的,转与不转不会影响*终的利润总额,为什么还必须转,当时只能记着,到了中级,才慢慢明白不转不行,这涉及到递延所得税的问题。
中级时候背下来的合并抵消分录,也是在注会时渐渐理清了一些逻辑,所以我是在熟记了分录的情况下再去听课理解,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二
分录为什么重要?
会计是一门通用的商业语言,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靠这门语言来描述、呈现,会计做三件事:确认、计量、报告。首先确认经济业务归到哪个科目,是借方还是贷方,确认多少数,是*基础也是*重要的一步,也就是通过分录来表示,至于报告,我真正把报表学透,是在财务管理的财报分析那一章,根据郑晓博老师的资、债、股、收、利、存这六字诀来熟记看透报表。
所以会计这一科,我觉得重点还是分录,能把分录写出来,那说明是理解了经济活动实质和确认规则的,所以再厚的书,再多的准则,如果能转化分解成每章节那几个重要常规的分录,也许能通过分录去抓住会计的主线。
说说教材变化的问题,注会六科中,会计和税法的变化是较多的,所以很多人比较担忧这个问题,怕变得面目全非找不着北了,但我觉得一点都不必恐慌,收入和金融资产两章变得比较多,但2018年教材出来的时候变化基本定型了,只是细则未出,所以并不影响现在先学着2018年的课程和教材。
首先,问问自己,你学过会计没有,如果学过,那学透过没有。
如果没学过或者没学透过,那现在直接学习新的,别去关注旧的准则就行了。
如果之前学得很透了,那现在有哪些变化一目了然,更容易对变化后的知识点记忆深刻。
比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的所有权转移和处置收益,以前是入营业外收支科目,现在所有权转移入资产处置损益,处置损益还按以前的科目,以及金融资产的科目名称变化和计量规则变化,因为我以前学得相对较透,现在对变化的部分很敏锐,一下能记住,反而成了*不容易忘记的部分。
但是收入这一章,我以前从来没有学明白过,除了知道根据完工进度百分比确认收入,其他的怎么内容一概忘记了,这反而不会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全部重新学。
现在的收入确认五步:合同~识别合同里有多少单项履约义务~合同总金额~将合同总金额分摊到每个单项履约义务~根据单项履约义务完成情况确认收入。
我觉得现在这收入确认的线是清晰有逻辑的,反而更好理解了,所以不必担心和纠结它变成什么样了。
而政府会计这章,我没学明白过,也没打算在备考那么紧张的时间内去学明白,一直是放弃的,即使今年考试我抽到了政府会计的十分大题,但如果让我再次备考,我还是会放弃它,*多考试前背诵几个科目名称和简单的分录,没有想过去学透它。
每科内容都很多,要区分出重点学习和该战略性放弃的部分,有时备考也有一种赌的成分,我就赌这部分不会考,即使考到我也坦然接受,不会就不会,主动去承担这个风险,不要纠结,并且更多时候这种偏题并不会影响及格。
那么怎么抓所谓的重点,我觉得应该是属于会计知识链条或者注会整个知识架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些知识不一定直接考,但是学好后有助于前后知识点的理解和理清整个知识脉络,所以它是重要的,现在不学,迟早得卡在这里,但是政府会计这章是独立于主链条或主框架的,所以我觉得学不会也没有多大影响。
三
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备考会计。
我觉得当然是越早越好,可能我直接听的高志谦老师的强化班,并且没有时间听第二遍,我只能争取一遍过,所以1.2倍的速度我都听不明白,必须是*低速,还得在早上头脑*清醒的时候,曾有三个月早起的经历,五点钟,家人都在熟睡,我起床一边熬粥一边听会计,*早上只听一节或两节,那是*寂静*专注也是**的时候。
会计没法急于求成,慢慢品味吧。
所以总结下来,现阶段,我觉得该做的就是,坚定信心,别惧怕内容太多和教材变化,提前学起来,注重分录的积累。
共勉。
本文转载自中博特约作者公众号:zh破茧成蝶
关于作者: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一年半内自学通过会计中级、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考试,其中,注会专业六科在一年内通过。分享备考经验、实务案例、成长故事。
本文系中博特约作者zh破茧成蝶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网编辑。Email:editor@zbgedu.com
推荐阅读:
2022年CPA历年真题+解析+考试大纲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ICP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Great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专家; 财政部,教育部全国财经教材高级会计实务编写作者;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协会继续教育教材编写组作者; 河南省会计继续教育教材编写组作者; 曾担任16年上市公司财务顾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聘高级审计顾问。 从事大学生、研究生会计教学二十余年,方向班教学平均过级率超过80%,将幽默与严谨完美融合,是学生眼中“最严谨,最专业的注册会计师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