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消息

网络错误,请稍后重试

学习码

*请注意区分字母大小写

*请输入正确的学习码

激活成功

领取失败

当前位置:中博教育 > 学习指导 > 初级考点 | 2019初级会计考试公式大盘点

初级考点 | 2019初级会计考试公式大盘点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3-01 09:47

阅读:1239

中博教育为助大家一臂之力,特别在*时间准备了这些初级会计必考公式,现在赶紧来看看你都记住了么!

初级会计实务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2.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具体是借方还是贷方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会计科目来判定,根据“贷来”)

3.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 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 余额合计

4.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银行对账单存款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一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

5.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计算出的期末余额-账上已经存在的

6.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一坏账准备

7.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取得价款-初始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影响损益的金额=取得价款一账面价值

8.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9.计划成本法下实际成本的计算: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差异(注意题目是问的“库存”的还是“发出”的)

10.发出商品的毛利率法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额X*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额X 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11.发出商品的售价金额核算法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X商品进销差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1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率= (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月折旧率

1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 (1-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X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14.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额=每个折旧年度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后两年直接取平均,此时才要考虑预计净残值。

15.固定资产有关的不同专门名词

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固定资产原价(即“固定资产”这个科目的余额)

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价一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价一累计折旧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6.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

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 X年折旧率

17.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一当期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 =不含税销售额X增值税税率一当期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含税销售额/ (1十增值税税率)X增值税税率-当期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

18.小规模纳税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销售额X征收率

19.可供分配的利润=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 +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年初未弥补亏损) +其他转入

20.盈余公积的计算

1) 若年初未分配利润余额为正数:盈余公积=本年净利润X10%

2) 若年初未分配利润余额为负数,但可供分配的利润为正数:盈余公积=可供分配的利润X10%

3) 若年初未分配利润余额为负数,可供分配的利润也为负数:盈余公积=0

2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就动损失) +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其他收益

2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24.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X所得税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25.货币资金项目金额=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26.应收账款项目金额=应收账款借方明细科目余额+预收账款借方明细科目余额-坏账准备

27.预收账款项目金额=应收账款贷方明细科目余额+预收账款贷方明细科目余额

28.应付账款项目金额=应付账款贷方明细科目余额+预付账款贷方明细科目余额

29.预付账款项目金额=应付账款借方明细科目余额+预付账款借方明细科目余额-坏账准备(如果题目真的有的话)

总结: 收对收,付对付,借贷方向看科目。

30.未分配利润项目金额=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的明细余额

31.长期借款项目金额=长期借款期末余额-将在一年内到期且企业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长期借款

32.固定资产项目金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3.无形资产项目金额=无形资产账面余额-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34.存货=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发出商品+材料成本差异-存货跌价准备

35.货币时间价值有关公式

1) 复利终值: 

F=P(1+ i)"=PX (F/P,i,n)

2) 复利现值: 

P=F/(1+ i)"=FX (P/F,i,n)

复利终值系数和复利现值系数互为倒数,即相乘等于1.

3) 预付年金终值: 

F=AX[(F/A,i,n+1)-1]

F=AX(F/A,i,n)X(1+i)(4)

4) 预付年金现值:

P=AX[(P/A,i,n-1)+1];

P=AX(P/A,i,n)X(1+i)

5) 递延年金终值: 

F=AX (F/A,i,n)

6) 递延年金现值: 

P=AX (P/A,i,n) X (P/F,i,m);

P=AX[(P/A,i1,m+n)-(P/A,i,m)

P=AX(F/A,i,n)X(P/F,i,m+n)

特别注意递延期m,极易出错。

7) 永续年金现值: P=A/i

8)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工的关系:

 i= (1+r/m)m- 1

9) 偿债基金系数与普通年金终值系数互为倒数

10) 资本回收系数与普通年金现值系数互为倒数(回本)

经济法基础

1.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一当期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X增值税税率一当期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含税销售额/ (1十增值税税率)X增值税税率-当期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X (1+成本利润率) ÷(1-消费税税率)

2.小规模纳税应纳增值税的计算:应纳税额=销售额X征收率

3.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X税率 = (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X税率

关税=关税完税价格X关税税率

4.扣缴计税方法

应扣缴税额=购买方支付的价格÷(1+税率) X税率

5.从价定率的消费税: 应纳税额-销售额×比例税率

6.从量定额的消费税: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X定额税率

7.复合计征的消费税:应纳税额=销售额×比例税率+销售数量X定额税率

8.从价定率的消费税的组价

1) 自产自用:组成计税价格= (成本+利润÷ (1-比例税率)

2) 委托加工:组成计税价格= (材料成本+加工费) ÷(1比例税率)

3) 进口:组成计税价格= (关税完税价格+关税) ÷(1-比例税率)

9.复合计征的消费税的组价

1) 自产自用:组成计税价格= (成本+利润+数量X定额税率)÷(1-比例税率)

2) 委托加工:组成计税价格= (材料成本+加工费+数量X定额税率) ÷(1-比例税率)

3) 进口:组成计税价格= (关税完税价格+ 关税+数量X定额税率) ÷(1-比例税率)

10.一般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 (每月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 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11.年终一次性奖金的个税计算:应纳税额= (全年一次性奖金-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3500或4800的差额) 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1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个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 (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以及以前年度亏损) 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1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个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纳税年度收入总额一必要费用) X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

14.劳务报酬所得应纳个税的计算

1) 每次收入不足4000 元的:应纳税额= (每次收入额-800) X20%

2) 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X (1-20%) X20%

3) 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X (1-20%) 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15.稿酬所得应纳个税的计算

1) 每次收入不足4000 元的:应纳税额= (每次收入额-800) X20%X (1-30%)

2) 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 X (1-20%) X20%X (1-30%)

1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个税的计算

1) 每次收入不足4000 元的:应纳税额= (每次收入额-800) X20%

2) 每次收入在4000 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x (1-20%) X20%

1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个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X20%

18.财产租赁所得应纳个税的计算

1) 每次(月) 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月) 收入额-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额-由纳税人负担的租赁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800元为限)-800元]X20%

2) 每次(月) 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月) 收入额-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额-由纳税人负担的租赁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800 元为限) ]x (1-20%) X20%

19.财产转让所得应纳个税的计算:应纳税额- (收入总额-财产原值一合理费用) X20%

20.偶然所得、其他所得应纳个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X20%

21.从价计征房产税=房产原值X (1-扣除比例) X1.2%

从租计征房产税=租金收入X12%(或4%)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 zbgedu.com


相关阅读:

初级会计证书到底有什么用?

2019年《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货币时间价值

2019年初级会计考试税法计算公式大全

初级会计考前攻略,其他人不知道的答题技巧!


免费领取 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获取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

Cherie

Cherie

讲师认证:擅长立足课堂和课下,了解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讲干货、讲方法、侧考点。

CICPA会员,ACCA会员 曾任职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参与IPO、年审、财务尽调等工作,4年+财经教学经验,善于使用体系学习法,立足课堂和课下,了解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被誉为“24小时能量王”。讲干货、讲方法、侧考点。以点带面,删繁就简内化于心,讲解逻辑严谨,归纳总结清晰。 主动了解学生需求,深受学生认可喜爱,所授课程到课率100% ,经济法 课下检测通过率98%。

免费下载老师推荐的学习资料

免费直播

【直播回放】初级会计实务第三场(官网限时免费)

04-28 19:00-04-28 21:00

观看回放

【直播回放】初级会计实务第二场(官网限时免费)

04-27 19:00-04-27 21:00

观看回放

【直播回放】初级会计实务第一(官网限时免费)

04-26 19:00-04-26 21:00

观看回放
好好学习,充实自己,为你答疑!
注册有礼
购课咨询
学员服务
免费通话
申领资料
在线咨询
+
中博教育·免费咨询
输入您的手机号,点击“免费通话”,将接到中博咨询老师的电话,请放心接听,该电话完全免费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获取2025年学习资料包

了解更多我们的课程,填写信息得学习资料包
姓名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您想获取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