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力度整治金融机构乱象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9-02-28 16:50
阅读:1008次

多年来,部分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一直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是因一些金融机构自身存在治理乱象,造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到位所致。
当前,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公司治理仍存在某些不足,特别是中小银行和保险机构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一些机构股权关系不透明不规范、股东行为不合规不审慎、战略规划和绩效考核不科学等诸多方面。为此,监管机构要进一步强化监督,持续提升公司治理的科学性、稳健性和有效性,推进金融机构持续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将其作为打好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抓手。
加大对金融业乱象的治理力度,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业的天职。但是,一些金融机构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存在资金大量空转现象,甚至有保险公司投资多层嵌套产品,并对监管机构模糊资金的真实投向,掩盖背后的风险等。还有一些产业资本运作乱象、互联网金融乱象,涉及面广,影响恶劣。强化金融机构治理,就需加大对相关行业乱象的整治力度。2018年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和《进一步深化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分别列出了银行和保险业市场的八大乱象,并要求开展相关整治工作。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治理难度不小。主要体现在金融技术迅猛发展催生出各种金融新业态,监管无前例可循;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的各种业务创新背后隐含诸多风险;在金融创新大步向前的同时,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金融监管存在一定迟缓效应等。有学者指出,金融乱象之所以频出,本源是信用过度扩张,或者说是信用扩张超过了其可能性边界。我国金融市场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及与之相应的司法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乱象频出。下一步,有关部门应加强信用体系和法律法规建设,加快配套各项法规制度和管理办法,为金融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进一步强化对金融业乱象的整顿治理,也是破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后一公里”难题的重要抓手。抓住金融机构整顿治理这个“牛鼻子”,落脚点也正是为了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功能,要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根本,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民企和小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凸显的当下,深入推进对金融机构的“强监管、强监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进一步规范资金投放,破除无效供给,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助于推动金融进一步回归本源,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 zbgedu.com
推荐阅读:
免费领取 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Tom

ACCA/CICPA/CMA会员,FRM持证人, SAP Certified Consultant,高级口译证书持有人; 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一等荣誉学士,曾获全国仅5名额的“香港注册会计师公会 -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奖学金”。 10年+欧洲大型制造业集团高级财务控制官,10年+财经培训及企业内训。累计授课100+班次,学员多次获得全国第一,执教班曾达成100%通过率。授课严谨清晰、逻辑性强、轻松幽默,精通各类会计课程,善于将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教学内容结合方便学生理解,深入研究国际和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擅长通过对准则的提炼和总结设计思维导图,高屋建瓴又不失轻松灵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