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CMA学霸考前提分是用了这些秘密武器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9-01-21 17:42
阅读:2847次

经常有人问:做模拟题太惨了怎么破?做了那么多题,怎么还是觉得自己没什么长进?
我想是因为:你在舒适区待的太久了!
避难就易是人的本性,困难和容易之间,我们总是习惯选择后者。可是,真的,不逼自己跳出舒适区,你做再多的题,也难有长进。
不要待在理解力的舒适区
依照舒适区理论,我们可以将做题分为舒适区、伸长区和恐惧区三个等级。
舒适区内,做题者做题毫无难度,虽处于心理舒适的状态,但进步缓慢;
伸长区中,做题者做题有一定难度,感到某种程度的不适,但跳一跳还是够得着,理解力提升明显;
恐惧区里,做题者做题难度过大,由于超越能力范围太多,感到严重不适,难以卒读。
理想的状态是待在伸长区,但很多人待在舒适区不肯出来。
我觉得,CMA做题应该对自己有难度的要求。
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向钢琴家学习琴技,钢琴家*天就给了他一份难度极高的琴谱,一周后他才能勉强弹奏完整的曲子。本以为钢琴家只是想给他一个下马威,没想到钢琴家之后给出的琴谱一首比一首难,越来越超出了年轻人掌握的技巧。直到有*年轻人忍不住向钢琴家提出疑问,钢琴家什么也没说,只是示意年轻人弹奏*天的曲谱,年轻人惊讶的发现,曾经对他来说生涩的琴谱已经在他指尖化为了优雅流畅的旋律。
尽自己所能,攻克一本有难度习题很重要,特别是某些集大成的题库,再回过头来看同类型的试题,也会有这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做题也应该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去挑战自己的理解力。
经常做那种跳一下才能够得着的题,理解力才能突飞猛进地提升。
我相信,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做题安排,不断扩大自己的舒适区。
多去看超越你已有经验的知识,而不是沉溺于寻求共鸣。
印象很深的是,大一时和一个同学谈论过一个议题,当时觉得她的见解还挺有意思的。大三时我们又偶然谈起这个议题,当我通过做题和思考对这个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期待可以进行更深刻的讨论时,她的嘴里还是老生常谈。我当时觉得乏味至极,你的说辞和两年前一模一样,知识没有更新,理解没有升级,你没发现自己一点长进都没有吗?
不要待在做题速度的舒适区
还有一个*致命的舒适区,是做题速度的舒适区。
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对自己要有量的要求。不要拿质量比数量重要当挡箭牌,放任自己。你确实是在做题,但你到底有多少知识增量和思想增量呢?你只是看起来在认真做题罢了。
逼自己一把,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以读得多快多好。跳出舒适区,才能野蛮生长。
相关阅读:
远离坏起来没有底线的人!他们给你的除了“友谊”还有背后一刀!
2022年CMA最新资料包领取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M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Michael

教育部全国万名创新创业导师专家库首批专家; 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导师专家库首批专家; 硕士研究生导师,电视台特约财经评论员; 14年30余项企业政府项目经验,8年咨询公司项目负责人; 15年+财经管理教学经验,深刻了解大学生学习习惯,善于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身财务能力,深刻理解管理会计内涵,顺利通过考试。同时在职业规划方面帮助学生顺利成长。温和亲切,不仅是财经教师中的职场指导师,更是爱好丰富的人肉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