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示例:告诉你考官该怎么“忽悠”!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7-11-16 16:55
阅读:1525次
我们从一则申论的真题示例入手,看看究竟怎么答题才能成功的“忽悠”住考官。
“给定资料 ”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对策,认为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他的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400 字)( 20 分)
考生作答:
提高粮食价格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指的是*提高收购保护价,其意义在于引导市场价格,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极性。提高收购价格对于形成和完善粮价 激励机制,促进农民多种多收的良性循环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在这一层意义上是有道理的。但是,形成和完善粮食价格激励机制是一个渐进过 程,提高粮价必须逐步、适度,必须考虑社会各方面的反应,特别是要考虑低收入人群体的承受能力。“民以食为天”,粮食作为居民的基本必需品,其价格是市场 物价的晴雨表,也是民心稳定的寒暑表,在社会生活中居于很敏感地位,粮价波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对高收入者影响不大,对依靠较低工薪和社会保障生活者影响则 十分明显。不考虑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而提价,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方针相悖,也不得保持经济和社会平稳运行。只有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才是解决粮食问题 的关键和根本对策,说提高粮价是关键之策是片面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这位考生显然由于没有什么基础,基本上是靠抄写材料凑字数。毫无疑问,提交之后,分数并不会很高。这篇文章的问题主要有这样几点:
1、就整体而言,主体没有走偏,能立足于题干信息进行论述。
2、从字数上看,较为标准。
3、答案的形式上。句式过长,没有分层,条理性不突出,不利于评卷。
4、答案的内容上。*,答案不符合题目要求“观点明确”而是用一句长话含糊其辞的表达观点,在此类题型中,*句话也就是观点,基本决定了此题给阅卷老 师的*印象。第二,缺少题目要求的“请谈谈你的见解”。这部分考官是考察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此题分数的三分之一)。我的答案基本是照抄材料的,不能算作见解。*后就是仔细审题,不要掉进题目陷阱中。
按照老师批改,这位考生进行了第二次作答。
该观点是片面的。
原因如下:*,提高粮食价格确实可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并不是关键之策、更不是*可行的办法。第二,政府解决粮食问题,不能单一手段就事论 事, 而应从三农整体出发,如农业产业化道路、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等更加具有关键性和基础性意义的政策。第三,提高粮食价格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连锁的农产品价 格上涨的连锁反应,*终引起通货膨胀,影响到社会稳定。
要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一是要站在“三农”层面综合解决农民收入不高的问题,统筹城乡改革,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要综合运用“工业反哺农业”方针,建立 现代农业体系、发展高附加值农业等政策,提高农民收入;三是通过调控好农业物资的价格,保持化肥、农药价格等农资的价格稳定,降低种粮成本。
不难看出前后两次的答题思路和要点变化,总结起来,可以尝试在线的申论作答。不仅能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来计时作答,计算答案字数,各个答题要点、评分项目 一目了然,能省了不少的时间。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批改练习,逐步摸透了申论评分的基本标准,就好像知道了对方的底牌,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