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和90后投资保守,买房偏好很执着!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1-03 14:42
阅读:1169次
近日,腾讯理财通和腾讯金融科技智库联合发布《8090后理财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80、90后投资心态稳健,对自身投资能力的评价较为保守,2018年,近九成80、90后在理财中实现了盈利;如果资金足够,近乎七成80、90后愿意将房产视为*投资选择;报告同样指出,00后也开始购买养老产品了。
稳健的80、90后
银行理财是姚若媛接触*早,也是资产配置*多的方式,但姚若媛的理财计划显然不止于此。姚若媛的资产里,银行理财占32%、P2P占27%、银行存款占19%、基金占17%、股票占4%。她深知,高利息意味着更高的风险,尽管接近三成资产配置在了P2P,但她只在有传统金融机构背书的P2P上下注,并浏览财经新闻关注行业每一个动态。
正如报告分析发现,80、90后群体的投资理财心态十分稳健。大部分受访者都将“实现财富稳健增值”作为理财的主要目的,只有12.6%的受访者想通过投资理财抓住机会,实现财富自由;他们对自己投资能力评价相对保守、客观,多数人认为自己投资理财只是小白水平,认为自己是大师级别的仅占0.8%。
稳健的理财心态和保守的自我评价也反映在2018年的理财收益中,近九成80、90后表示在2018年投资理财过程中盈利,其中62.8%的受访者平均理财收益率在1%~5%之间。
理财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投资者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理财产品的选购。银行App首页会推荐理财产品,支付宝、微信同时是公募基金的销售渠道,各类P2P平台层出不穷。理财不再是高收入群体的专属,可以根据收入量入为出地制定理财计划。
24岁的小王月收入为6000元,她再三强调自己“工资少得可怜”,却会把每个月收入的六分之一用于理财,方式是在微信理财通上购买基金。她表示,自己充分理解了“定投”概念,手里的基金是亏损状态,但她相信低谷投资会迎来长期回报。
报告显示,对于80、90后来说,银行与大型互联网理财平台渗透率远远超过其他渠道,62.8%的受访者选择银行作为理财渠道,44.8%受访者选择大型互联网理财平台。
买房偏好很执着
对于有一定工作年限的80、90后来说,审慎投资背后的目标是买房,理财是在为这个小目标做准备,房产也是多数80、90后投资的*项——如果条件允许。
2018年8月,姚若媛离开了自己工作三年的深圳,前往男朋友所在的城市杭州。她的愿望就是在杭州买房。
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这两年一直在高位徘徊。但在深圳上班的小高给*财经记者算了笔账,年轻人不一定非要在市中心的南山区或福田区买房,到了稍远一些的龙岗区,两房一厅的小户型总价在200万元左右。这意味着70万元——60万元首付与10万元的交易费、税费等——就能“上车”;她要努力工作积极理财,当存款达到一定数额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入手自己的房子。
80、90后对房产的偏好依然执着。报告调查发现,如果2019年有足够的资金和购房资格,66.4%的受访者还是选择投资房产,只有18%的受访者表示更愿意投资理财产品。显然,房产由于同时具备投资和使用属性,在80、90后的资产配置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这也印证了汇丰银行(HSBC)201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报告从调查中发现,中国的80、90后年轻人的住房拥有率高达70%,远远超过第二名墨西哥的46%,也是美国(35%)的2倍水平。不仅如此,中国年轻人买房的积极性也位于全球前列。在没有拥有住房的80和90后中,有91%的人计划在未来五年内买房。
90后或许没有那么强烈的意识,但80后是房价上涨的亲身经历者。
80后的小高现在和好友一起租住在深圳市福田区的楼梯房里,每个月的租金为6200元。三年前租下这套房子时租金不过4200元。房租是房子价值的直接体现,这套小高形容为“摇摇欲坠”、建成于1993年的小区,二手房均价超过了10万元/平方米。
2018年年末,楼市停滞甚至入冬的消息不断传来,但仅有二成左右80、90后认为房价会下跌。
前述报告指出,总占比达50.1%的80、90后认为2019年房价仍会上涨,其中,38.2%的人认为房价会普遍小幅上涨,11.9%的人认为房价会大幅上涨。而认为房价下跌的比例仅为23%,其中认为小幅下跌的为21%,大幅下跌的为2%。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 zbgedu.com
相关阅读: